找到相关内容13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说观无量寿经讲话叙

    尤其是:无量寿佛,往昔发了四十八颐化度众生,我今日曾发愿,发了那几种颐呢?无量寿佛,慈悲善舍皆具足,我具足不具足呢?要互相对照作比,这便是净土宗所说的理观。如能事理兼并,融会通观,学尧何愁不成尧?学佛又...

    默 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1664626.html
  • 佛教认识论

    理观,为大乘佛教所普遍采用。  3.二谛说:认识的性质与限度  谛是不变的真理之意。佛教的二谛说指的是真理有两个层面:俗谛和真谛。俗谛也叫世谛、世俗谛,真谛又叫第一义谛、胜谛。俗谛是就世俗的经验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25469837.html
  • 莲池大师的净土思想

    一个能念的佛在,唯即一心而已。 第二、能念所念,都是非有非无,离四句义,言思路绝,莫可名状。即于一心之中,能所情消。有无见尽,的的确确,唯与清净本然的理体契合。此即是纯粹不涉一点事相的理观,当此观力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52585016.html
  • 道次第之四力忏悔与汉地之三类忏法的比较研究

    不可缺于后后,良於罪如霜落,慧日能消,故必从理观为主也。今独扶作法,得无拘泥小教,未达大乘实相之奥旨耶?答:宁缺前前,不缺后后者,为缘缺者言也。如欲出罪,而无二十清净僧可得者也;又为显示前前不兼后后必具前前故也。隐忍覆藏,全未了知罪性本空,岂名慧日?故今独扶作法,正所以为理观之本。”(注八)   唐朝宗密在《圆觉经修证仪》第十六卷中也作了类似阐述:“夫忏悔者,非惟灭恶生善,而乃翻染为净,去妄归真-...

    道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2250605.html
  • 四明尊者扶宗

    但着眼救《发挥记》之覆车,却不觉自掉“将教代观”但教无观之井中。于曲辩十法纯是理观,不意自堕“有观无教”之失,割裂圆宗。四明云:且上人(指庆昭)坚立“十种三法纯理观”。若非约行,则为是何等观法?况拣却附事之外,而特立“纯明理观”。岂非《辩讹》专取“约行为理观”耶?既是约行之观,因何全不于阴拣境?观于何立?境观既无,岂得纯明理观?岂知破他全成自破。又云:且如心性之名,《妙玄》及《释签》定判属因,为...

    沈仁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0441433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的问与答——以《万善同归集》为中心

    所谓的“唯心识观”指为唯识观、事观,将“真如实观”指为实相观、理观。指出:“夫观心法,有事有理。从理唯达法性,更不余途;从事则专照起心,四性叵得。”[33]延寿认为,入“无心”之境,不离二途:“无心,约教有二:一者澄湛令无,二者当体是无。澄湛令无者,则是摄念安禅,蠲消觉观,虚襟静虑,渐至微细。当体是无者,则直了无生,以一念起处不可得故。”[34]一为顿指真性,一为摄念令净以达无念。当体是无对应理观,...

    聂士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5241492.html
  • 从观心评天台山家山外之论争

    因此,吾人可以言此二种观法,实际上指的是理观与事观,如湛然《止观义例》云:   观有二种,一者唯识、二者实相。实相观理,唯识历事(26)(大正46·452上)。   然知礼的理观,非直就理而观,而是仍须由识心(妄心)入,配合十乘观法,入内凡外凡位,登于初住,才是理观,如《四明十义书》云:   以彼《止观》(指《摩诃止观》)拣示识心,观三千法,十法成乘策进行人,入内外凡,登于初住,方是理观(27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181706.html
  • 佛教泛论(九)

    亦即观阿弥陀佛的形相,比理观容易。所以不堪行理观者,可行事观。事观也有困难者,唯有仰赖藉助阿弥陀佛之力,口称阿弥陀佛之名,此为口称念佛。这是容易行的。慧心院僧都力劝励行此三种念佛,因此,尔后念佛颇为盛行。  在后世的净土系统中,大体上是将理观与口称结合在一起,良忍上人的融通念佛宗是其一。融通念佛是一人念佛融通于万人,万人念佛融通于一人,一切是三千三谛之法。将事事互融的天台圆教的道理,置于口称的根据...

    宇井伯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1168627.html
  • 净土修行法语——忏云法师集

    ,俱存俱亡。   五方便念佛门:前二为事修,后三为理观。  一、凝心禅:往心一境,名曰凝心。(宗趣)  二、制心禅:前虽凝心,倘有驰散,制之令还。(工夫)  三、体真禅:前属事修,今体本空。(空观)...

    忏云法师 集

    |净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5/145914423.html
  • 占察善恶业报经行法

    予悲障深,丁兹法乱。律、教、禅宗,淆讹匪一。幸逢斯典,开我迷云。理观、事仪,昭然可践。窃以诸忏十科行法,详略稍殊。一一阄陈,纤疑始决。罔敢师心,乃述缘起。   劝修第二   若佛弟子,欲修出世正法者,...方可同修。于十人内,仍须推一夙德为教授师。事仪、理观,微细秉承。切勿卤莽,唐捐苦行。   占察轮相第四   忏悔之法,虽则普为众生发露众罪。然当人无始业习,各有偏强。是故经中先说占初轮相,然后明...

    明古吴比丘智旭集

    占察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0940431442.html